“职”引未来,“心”享成长——导演系成功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讲座
“职”引未来,“心”享成长——导演系成功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讲座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助力毕业季学生职业发展,6月3日,我系成功举办《“职”引未来,“心”享成长》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宣武医院心理科刘玉梅医生担任主讲嘉宾,导演系党总支书记马宁、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梅、导演系教师兼职辅导员靳志刚、表演系辅导员王星、导演系组织员兼辅导员杨程怡、导演系教务员何晓玲等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参与。
讲座聚焦“有效沟通”这一主题,刘玉梅医生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生动的案例解析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心理成因。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以趣味游戏为载体,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沟通技巧。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趣味游戏点亮心灵
在互动中感知沟通的力量
「串糖葫芦」记忆联结
让友谊“层层叠加”
同学们围坐成圈,以“姓名+家乡+兴趣爱好”的模式依次自我介绍,后续发言者需完整复述前序内容后再补充自己的信息。看似考验记忆力的游戏,实则搭建了深度破冰的桥梁——当最后一位同学流畅复诵所有人的“标签”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笑声中,陌生感悄然消解,彼此的生命故事在记忆的“糖葫芦串”上熠熠生辉。
「舍友沟通情景模拟」
看见冲突背后的需求
针对宿舍生活高频场景——“深夜睡眠与学习/娱乐的矛盾”,刘玉梅医生引导同学们分组演绎、拆解冲突逻辑。有人尝试“温和表达感受”:“我明天有考试,现在需要安静休息,你是否可以戴耳机学习?”有人提出“折中方案”:“我们约定23点后开启‘静音模式’,你觉得如何?”在角色扮演与头脑风暴中,同学们逐步领悟“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区分观察与评判,用“我需要”替代“你不该”,让沟通成为理解的起点。
「洗车赞美工坊」
让真诚赞美成为心灵暖流
两队同学搭成“人形隧道”,“体验者”依次穿过“隧道”,隧道内的每位成员需赠予一句具体、真诚的赞美——“你的笑容很治愈”“我欣赏你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勇气”“你上次分享的书单让我受益匪浅”……当平时羞于表达的善意化作声声暖语,体验者眼中泛起光亮,全场洋溢着温暖的笑意。这场“心灵洗车”让大家发现:原来自己早已被他人默默看见、深深认同。
二、心有所获
在轻松氛围中解锁心理“成长密钥”
在短短90分钟的讲座中,刘玉梅医生以游戏为引,巧妙串联“拒绝的艺术”“非暴力沟通技巧”“积极自我认知”等心理学知识。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不仅收获了朋辈间的联结感,更学会了:
1. 用结构化表达建立边界(“事实+感受+需求”公式);
2. 以“观察而非评判”化解人际矛盾;
3. 从他人的正向反馈中汲取自我价值感。
正如一位同学分享:“原本以为讲座会很严肃,没想到在游戏里就学会了‘好好说话’。原来心理学离我们这么近,温暖又实用!”
三、守护心灵
心理健康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更是就业季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本次讲座内容贴近实际需求,形式新颖有趣,通过“游戏化心理教育”模式,让同学们在体验中觉察职场情境、在互动中学习沟通技巧,既增强了心理调适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素养,为校园注入了温暖的“心理能量”,对增强社会适应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未来,导演系将持续开展多元心理健康活动,聚焦就业心理辅导、职业发展等领域,帮助同学们悦纳自我、提升就业软实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职场挑战,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顺利过渡。
关注心灵健康,共筑青春防线
让我们一起,用阳光心态
迎接每一个美好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