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天地» 学生活动

传奇皮影——体验非遗|我系学风建设月组织非遗皮影戏培训

传奇皮影——体验非遗|我系学风建设月组织非遗皮影戏培训

12月3日晚,导演系学风建设月主题活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非遗皮影戏培训》在导三举办,非遗皮影传承人杨金波、刘立新老师带领团队为师生带来一场原汁原味、别开生面的皮影表演。导演系书记马宁,副主任陈涛参加。

本次为大家带来讲授的是昌黎县艺术团,该院团以歌舞、曲艺、昌黎“三歌一影”(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吹歌、昌黎皮影)等多种表演艺术形式于一体。昌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三歌一影”艺术是昌黎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堪称经典

刘立新

非遗皮影传承人,14岁开始随赵凤桐学习皮影操纵和制作,他皮影操纵手法独特灵活,双手可实现6只皮影同时完成转身、叠起、落下等动作,手法灵活自如,变化多样,表演生动。尤其在武戏操纵上有力量,精气神足,节奏感强,与打击乐合拍,可充分展示武戏皮影的特色。代表作品有《穆桂英战洪州》、《五峰会》、《三打祝家庄》等。2015年2月被河北省文化厅确定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昌黎皮影戏)。2023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杨金波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昌黎皮影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幼年时代痴迷皮影艺术,后拜原唐山专区实验影社著名皮影雕刻大师田世民先生为师,学习皮影雕刻技艺,先后设计并制作了皮影戏《李大钊在五峰山》《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等人物造型。2018年入选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昌黎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活动现场,皮影戏剧团的老师们首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传统皮影戏表演。在一方小小的幕布之后,他们通过巧妙地操纵皮影人物,配合着生动的唱腔和配乐,将一个个经典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孙悟空借芭蕉扇》中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牛郎织女》里牛郎与织女的深情厚谊、《武松打虎》中武松与虎激烈的战斗场面,都在皮影艺人的精湛技艺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令观众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戏园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与喝彩。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把流行音乐《武家坡》巧妙地运用到此次皮影戏中,推动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表演结束后,导演系师生们充满新奇地投入到皮影戏表演的实践环节。在艺人的精心指导下,大家了解到皮影制作需经过选皮、制皮、画稿、雕刻、上色、装订等多道复杂工序。面对一张张精美的皮影人物模板,参与者们分组尝试操纵皮影进行表演,虽然一开始手法略显生疏,但在不断地摸索与尝试中,逐渐掌握了其中的技巧,让皮影在幕布上灵动起来,演绎出属于自己的故事片段,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非凡。

此次非遗皮影戏体验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皮影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更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